引言/001
第一章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/001
(一)国外相关研究进展与述评/001
(二)国内相关研究进展与述评/003
第二章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的理论基础框架/007
(一)农业转移人口迁居决策中的“成本—收益”模型/007
(二)不完美信息市场中农业转移人口购房分离均衡模型/009
(三)信贷约束条件下的农业转移人口购房决策模型/010
(四)多方利益主体间的博弈模型/013
第三章我国农业转移人口规模结构、定居意愿与居住条件分析/019
(一)我国农民工总量与结构变迁路径/019
(二)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居住状况分析/029
(三)农业转移人口居住现状与定居意愿专项调研分析/033
第四章各典型城市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模式比较分析/039
(一)超大城市的住房保障体系——以上海、北京为例/040
(二)特大城市的住房保障体系——以重庆、成都、西安为例/053
(三)大城市的住房保障体系——以长沙、南宁为例/059
(四)中等和小型城市的住房保障体系——以湖州、嘉兴为例/064
(五)不同级别城市间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体系比较/066
第五章国外城市移民的住房保障模式比较与借鉴/069
(一)美国对城市移民的住房保障模式/070
(二)英国对城市移民的住房保障模式/076
(三)德国对城市移民的住房保障模式/081
(四)新加坡对城市移民的住房保障模式/083
(五)新西兰对城市移民的住房保障模式/087
(六)国外对城市移民住房保障模式比较与启示/090
第六章农业转移人口留居与购房意愿的区域异质性的实证
分析/093
(一)农业转移人口长期留居意愿的量化分析:基于全国与上海的比较/093
(二)农业转移人口本地购房意愿的量化分析:基于全国与上海的比较/103
(三)农业转移人口租购房选择的量化分析:基于全国与上海的比较/106
第七章城乡户籍差异视角下流动人口租购房选择的实证分析/110
(一)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/110
(二)实证模型选择与数据说明/111
(三)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/114
第八章代际差异视角下农业转移人口租购房选择的实证分析/119
(一)实证模型选择/120
(二)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/122
(三)变量统计性描述——基于“新—老”农业转移人口的对比/124
(四)农业转移人口租购选择模型实证分析——基于“新—老”农业转移人口的比较/125
(五)租购房选择代际差异的Fairlie差异分解结果/128
第九章农业转移人口租房负担代际差异的实证分析/130
(一)研究假设/130
(二)线性回归模型和Oaxaca差异分解法/131
(三)数据来源与变量解释/132
(四)农民工租金负担的实证分析:基于“新—老”农民工的比较/134
(五)“新—老”农民工房租负担的Oaxaca组间差异分解结果/139
第十章农业转移人口购房负担代际差异的实证分析/141
(一)数据来源、模型与变量选择/141
(二)购房负担代际差异的实证分析/143
(三)农业转移人口购房负担的Oaxaca组间差异分解结果/148
第十一章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制度构建/150
(一)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制度设计总则/150
(二)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准入与退出的机制构建/152
(三)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补贴制度构建/156
(四)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的建设、管理、监督制度构建/161
(五)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水准的配套制度建设/162
参考文献/164
附录/170